3月 16, 2011

在大災難之後...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災難示意圖
  有句俗話來源已不可考「死一個人是悲劇,那麼死10000人呢?抱歉,就只是個數字而已。」數學的發明對人類來講實在是太好用了,它比語言能夠更精準表達意思,要找出問題的答案,用數學就對了!然而,人終究只是血肉之軀,同樣是死一個人,在文學上就可以是羅密歐茱麗葉的死法,而不是數學單純的1而已。

  那麼,藝術的語言須要有精準的特質嗎?黑格爾曾說過,藝術表現最終會被哲學所替代,哲學似乎就是那個Answer。這被二戰後興起的新新達達,也就是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後的觀念藝術,給了它一劑強心針,從此無一處不是藝術,藝術生活化了,「當代」藝術自由了,也更具備了投機性與價值觀混亂的特質,而大打文化戰的美國也合理的繼承了藝術史的主流地位,成了所謂”當代藝術”的霸主。藝術後頭跟著的物質、生活方式、流行文化統一了地表大部分居人之地,抽象的美學,還能再抽嗎?當然可以,從物質抽離到意識層面,成為一種超越形式、超越物質的美學。成為一種化學腦啡式的精神鴉片,抽過的都說讚!

  不過,這些人為的努力,經過一個災變,就可以被輕易的抹煞,也讓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,我們這一代,一直在為了所謂的”美好的未來”做努力,在台灣工作到過勞死時有所聞,政府、財團、工會,都是上個世代的人在把持,不重視年輕人,東京電力公司的高層們,讓僅23歲的年輕員工在第一線受輻射照射,再出來表示遺憾,這樣的公司、國家還會有未來嗎?菅直人說得對,這種公司(國家)就等著倒閉(滅亡)吧!

  對在社會各角落默默作事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